我的高中班級每年有個傳統(tǒng)聚會,就是在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同學們會邀請那幾位和我們的青春歲月融為一體、仿佛吉祥物一般存在的老師歡聚一堂。
聚會總是很歡樂,因為是大聚會,往往都會有一個隆重的舉杯祝辭環(huán)節(jié)。身為班長,我被委以開場重任。但因為不熟悉酒桌文化,我總是誠惶誠恐,不知道如何鄭重其事錦上添花。每每復盤,總覺得愧對律師職業(yè)的日常訓練。
要知道,作為律師,特別是訴訟律師,“能說會道”應是一項基本技能,無論是出于自我要求,還是公眾期許。特別是在當今這個自媒體時代,有人更是聲稱:律師,如何作自我宣傳都不為過。業(yè)內業(yè)外各式各樣的研討會、分享會,還有各種律師個人的短視頻營銷,讓如何將律師“能說會道”的優(yōu)點發(fā)揮極致變得刻不容緩。
對此,《能言善辯:律師公眾演講術》這本書給出了不錯的經(jīng)驗指導。本書的作者布萊恩·K·約翰遜和瑪莎·亨特都是美國的法律職業(yè)溝通顧問和專家,專門在美國的全國審判技巧研究院(NITA)、司法部、律師學會和多個律師協(xié)會講授溝通技巧,提升律師的辯護技能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兩位都是非法律人身份。
和諸多講授演講技巧的書籍不同的是,本書分享的內容更為實用簡單,從了解身體、大腦和聲音,到如何練習,從知其然,再到知其所以然,從而達到“能言善辯”技能習得的目的。
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是,本書介紹了公眾演講時的基本手勢,以達到如何讓肢體語言展示出自然狀態(tài),非常有實踐意義。比如,圖1-1是“握住自己的手”的姿勢,這是一個不錯的保持準備的動作,特別能幫助極度緊張的演講者,而且比握筆等其他物品更穩(wěn)妥。親身實測,的確所言不虛。
同時,自然手勢更有“3R”理論支撐(圖1-2),包括“準備(Ready)”、“做手勢(release)”和“放松(relax)”,這樣五種自然手勢的輪換,使動作變化更流暢,自我感覺更舒適。
一旦雙手擺好準備姿勢,后續(xù)就要有意識地做手勢。而對話中常用的手勢有三種(圖1-3)。其中,手掌的“呈現(xiàn)”有助于向聽眾呈現(xiàn)事實或論點,或者體現(xiàn)某種詢問意味?!柏Q劈”則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(xiàn)力,強調自己的觀點?!罢故尽眲t是以視覺輔助的方式幫助聽眾理解描述的內容。
有沒有感覺到,在介紹了上面的“三R理論”(“Ready”、“release”和“relax”),和三種手勢(“呈現(xiàn)”、“豎劈”和“展示”)的運用之后,做手勢的本能會被激發(fā)出來,從而完美應對我們在公眾發(fā)言時面臨的挑戰(zhàn)。所以,這本書的優(yōu)點不言而喻。
至于對那些正在短視頻賽道不斷嘗試的律師們,這本書還詳細羅列了“錄像自審一覽表”,包括雙腳和站姿,雙膝和臀部,氣息支持,手勢,面部,眼睛等,以方便大家評價短視頻中自己的表現(xiàn),從而進行有效地整改和提升。
當然,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。所有的技巧都離不開勤學苦練,只有持之以恒的練習,才能使肢體產(chǎn)生肌肉記憶,技巧內化為本能。那時候,“能說會道”就技藝嫻熟,指日可待啦。
當然,回到文首提到的酒桌文化,除了臨場的表現(xiàn)力,文本的準備還是非常重要的。但是,如何準備一場得體的祝酒辭,集大俗大雅于一體,于我而言,還是無以為解。直到有一天,我在山東參加了一場熱鬧的師生聚會,方才領略了齊魯大地的禮儀之道,那些關于主陪副陪的酒桌文化,生動揭秘了酒文化中的“能說會道”。
所以,生活是最好的教官,職場沒有教會我們的,生活也會教會我們的,就讓我們一起慢慢成長吧。